第158章:丹毒
孙太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中文网ddzw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按照孙逸鸿的说法,这是很典型的丹毒。
而中医上,丹毒这个名称也是很早出现。
因其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如染丹脂,伴有发冷发烧,而且又为火毒所诱发,故名为丹毒。
本病发无定处,上至头面,下至足跗都可以发生。
因其部位不同,因而命名也不同。
发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发于躯干者称为丹毒;发于两腿者称为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为流火。
孙逸鸿认为,血分有伏火(血热)是其内因根据,而火毒温热为其外因条件,多由于皮肤黏膜破损邪毒乘隙侵入而诱发。
内有血热、外受毒热,内外合邪,两热相搏,故发病较急,突然发冷发烧,皮肤红肿。
湿热较重者熏蒸肌肤故见有水疱、渗液;毒热较重者则见高烧不退,或毒热入里而见神昏、谵语等证。发于头面者多兼有风热或毒热较盛;发于胁下腰胯者多兼挟肝火;发于下肢者多夹有湿热。
临床上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发病者以毒热盛为特点;慢性者往往是因为湿热兼夹而致,因为湿性黏腻而且又为重浊有质之邪,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在治疗上,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凉血为辅。
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野菊花、地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赤芍;伴有高烧者可加生石膏、生玳瑁。
发于颜面者加菊花;发于胸胁者加柴胡、胆草;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防己。
水疱明显者加车前草;若见高烧烦躁、神昏谵语等热入营血的症状,就应当按照瘟病的辨证法则清热解毒,凉血清营,常用的药物有广角、黄连、生地、金银花、连翘、麦冬、丹皮、栀子等。
关于慢性经常复发的丹毒(尤以下肢多见),主要是因为湿热之毒蕴于肌肤,缠绵不愈,致使下肢肿硬。
根据孙逸鸿的经验,急性发作期间还是要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急性期过后则应当加用一些活血透脱的药物如山甲炭、皂角刺炭、没药、乳香、紫草根、贝母、白芷、天花粉、当归等。
湿重的加生薏米、猪苓。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外用药物,急性期可用金黄散水调敷,或用新鲜的白菜帮、马齿苋、绿豆芽菜洗净后捣烂调药外敷效果更好。
或用去毒药粉调敷。慢性期者可用铁箍散膏加20%的如意金黄散外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玄鉴仙族》《阿满逃婚记事》《仙官有令》《欢迎来到我的地狱》《雪霁春明》《重生1960:从深山打猎开始逆袭!》《谍海青云》《从行星总督开始》《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大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