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而治的日子,李素这个丞相也相对清闲。

那几年里,李素基本上可以把日常政务丢给新人,而他自己只要抓大方向,外加做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主持国家的对外探索和开拓。

毕竟这种活儿不枯燥,还可以偶尔借故代天巡狩、出远门游览长见识,算是最适合现代人三观的了。李素前世剩下的那点先知先觉,也只有在这些领域,才最好发挥。

有钱有势之后,又没有别的高科技娱乐活动,谁不想周游世界啊。

而这几年里、李素把日常政务一步步清闲下放,也导致了大汉朝廷中枢权力结构进一步的过渡变化。

毕竟岁月不饶人,老一辈的官僚到了年纪,总会因为精力不济而慢慢退下去的。

随着时间进入217年初,朝中的中枢人事构成,大致是这样的:

之前已经退居二线的司徒钟繇,现在是彻底告老退休了,司徒的荣誉头衔也辞了。

按照历史,钟繇的寿命倒是还能再活个十年,现在是六十七岁。但天下如此太平,也犯不着让一个老人一直忙活,该退休就退休。

朝廷人事的另一个重大变故,是尚书令荀攸,也因为健康原因,不得不退居二线,暂时保留尚书令头衔,实际上接替钟繇为长安留守。

别看荀攸比钟繇年轻十几岁,可历史上他的寿命比钟繇还短得多,原本这时候都已经死了。只不过,荀攸历史上的死因,是建安十八年的曹操伐吴大战时、在军中染病。

历史上,汉末最严重的两场造成高层大人物批量死亡的瘟疫,就要数建安十八年和二十二年那两场了,还都跟曹孙之间的大战有关。

后人分析,那显然是因为动辄十万计的大军、在大范围上南北调动,士卒水土不服、还把炎热和寒冷环境下的病原体千里转运携带回后方,才导致那么重的死伤。

简单来说,就是“曹军打孙权时染了南方才常见的瘟疫,然后带回北方。而北方的大部分人口,当时对南方来的瘟疫缺乏免疫力,就大面积死亡。

同理曹军也把南方比较罕见的北方瘟疫带到南方传染给孙权军,导致孙权军高层也明显有一批死亡。”

现在,因为战争早已结束,所以这种原本该由大规模军事调动导致的瘟疫异地流动,被大大缓解了。所以荀攸、鲁肃这些原本就是染疫而亡的随军将领,也都能尽享天年。

“建安七子”在原本历史上,也是在这第二场瘟疫中团灭的,现在这些情况也同样没有发生。

荀攸仅仅是正常年老多病、退居二线,他的活儿不能没人干,这就轮到当了五年中书令的诸葛亮,正式接手尚书令的差事。

不过,荀攸还要保留尚书令的头衔待遇,所以暂时给诸葛亮司空的头衔过渡一下,也算是朝廷最后一次封旧的实权三公,

等荀攸彻底正式退休,将来就废除旧三公,让诸葛亮名正言顺只挂尚书令。

诸葛亮挂司空的名头做尚书令的事儿之后,他原本空出来的中书令职务,就由鲁肃接替。

到这时候为止,汉朝新的三省官职基本上也搭建完毕了。

原本黄门系统的也正式改称“门下省”,门下系统的最高官员原本只是“侍中”,听起来比尚书令中书令差点逼格,

为了以示区别,刘备跟朝臣商量之后,把“门下省”的长官暂时称为“大纳言”,其实这也是跟后世隋唐时期三省制初设时改得差不多。而其下的副职,才继续称“侍中”,可以设两人。

同理,上述的“尚书令”、“中书令”旁边,也一样设左右两个副职,自然就叫仆射了。

这些三省副职的设立,也可以避免撤销三公荣誉头衔后、“国家级”位置太少,安排不下那么多功臣元老,都往“部尚书级”挤。

217年人事调整后的大汉朝廷,借着钟繇荀攸的退休,还趁机清退整顿了一批年老衰弱之人。

这期间,还有原本的侍中沮授年老病死,另外一些老臣也不在了。历史上沮授这时候都死了有十五年了,不过原本他该是官渡之战中死的,属于非正常死亡,并非天寿已尽,如今才多活了十几年。

沮授虽然是袁绍那儿过来的降臣,但他毕竟跟刘备早年就有交集,灵帝的时候还短暂做过刘备上级和同僚。所以沮授病逝的时候,刘备还挺真性情地伤感了一下,辍朝一日。

至于刘表、简雍、孙乾这些原本的九卿,荀彧之类的降臣,如今也已去世,自不必提(简雍最后的事迹记载在214年,《三国志》上刘备称帝时没有封他的纪录,可见肯定是没活到刘备称帝。寿命跟孙乾差不多)

最终梳理过后,朝廷以李素为丞相、

诸葛亮以司空录尚书令事、鲁肃为中书令、顾雍为大纳言。

以法正为尚书左仆射,刘巴为尚书右仆射;

以董和为中书左仆射,国渊为中书右仆射;

以诸葛瑾为门下左侍中,张松为门下右侍中。

其余各部尚书,也都是依次递补,包括礼部尚书兼宗正的刘德然(刘备的堂弟),使部尚书徐庶、文部尚书管宁,

吏部尚书邓芝,财部尚书糜竺,民部尚书黄权,

工部尚书张裔,兵部尚书庞统,刑部尚书杨洪,医部尚书张机。

这套全面整顿后拿出来的新班底,比原先的老班底多多少少实现了年轻化,刘备估摸着够他这辈子用的了,很多说不定还能留给后人,也便于百年之后的权力平稳过渡。

……

大汉提前结束乱世和战争、让历史上那些因为大规模屠杀和尸体处理不及时而爆发的瘟疫,被遏制在了萌芽阶段。

让不少原本因为瘟疫而早逝的名臣猛将,延续了发光发热的时间。

不过,自然规律终究是不能避免的。既然汉末原本的大瘟疫,根源在于“原本南北交流较少,所以南方人才有抵抗力的疾病,北方人接触不到,反之亦然”。

那么,只要南北交流扩大,这个过程中肯定会伴随着瘟疫的阵痛。

这一世,因为大汉越来越重视商贸物流建设,诸葛家族为代表的民营大宗货物物流巨头们,有数以千计的河海转运船舶在大江大河南北各处周转。

这个过程中当然也带来了“大规模人口的数千里往来迁徙”,也是丝毫不比历史同期的战争调度少,甚至距离还更远,还有去到扶桑、三韩、林邑、旅汉的。

当地的疾病也免不了会带回中原,也肯定会导致一些人口下降。

无非这种人口下降不像几十万人厮杀的千里远征那样会集中爆发,而是慢慢分批缓释。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度医疗资源,防止卫生系统被挤崩,才没大规模出现失控瘟疫。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

所以总的来说,这段时间国家经济虽然在始终高速发展恢复,但那几年里国家的人口增长却不明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顶点中文网【ddzww.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酱爆鱿鱼
李显穿越古代,成为一名假太监,在皇位争夺中初露锋芒,便被当朝太子妃相中……
历史 连载 260万字
将军的小公主

将军的小公主

插柳成荫
宴国皇家子嗣单薄,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赵安玥受尽宠爱,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正值及笄前后,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大宴连连败退,无奈投降。最终割三城,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成婚当日,顾淮景回到洞房中,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小公主身穿红嫁衣,站在洞房中,抬起下巴,朝他哼了一声“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这里不欢迎你。”他笑了笑。*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
历史 连载 90万字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人到中年纸老虎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历史 连载 117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历史 连载 118万字
重生美人手册

重生美人手册

谷扇
她在花骨朵般的年华不小心就挂了,挂便挂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她的好父亲逆天改命,她又活过来了,人生境遇真是爽歪歪!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偏要做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勇猛的女汉子也有柔软的一面,梦想着有男子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不管是阿猫阿狗,她都嫁了。不曾想梦想变成现实,她掷下豪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乱世中血腥杀戮的故事在男女互诉衷肠中渐行渐远,多了三分柔情、七分缱绻。(本文甜宠,男强女强,联
历史 连载 47万字
重生西班牙

重生西班牙

二氧硅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欧洲新时代,半岛硝烟的西班牙该如何走出不一样的未来?
历史 连载 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