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常说,三更天别往故宫深巷钻。这紫禁城六百多年的岁月,红墙琉璃瓦下头埋着的尸儿,比北海的冰裂纹还细碎。今儿个就给您唠唠那段玄乎的“阴兵借道”,这事儿还得从万历年间的一场暴雨说起。
万历二十三年的夏天,老天爷像是发了狂,连着下了半个月的暴雨。积水把宫门前的铜狮都淹得只剩个脑袋,护城河的水更是涨得漫过了石栏。内务府当差的老周,正缩在值房里打盹,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
“老周!快起来!乾清宫那边渗水了!”外头有人扯着嗓子喊。老周一个激灵爬起来,抄起油纸伞就往外跑。雨幕里,宫墙的影子被闪电劈得忽明忽暗,积水混着泥沙在脚下打着旋儿,踩上去黏糊糊的直打滑。
赶到乾清宫时,几个小太监正踮着脚舀水。老周举着油灯往墙角一照,好家伙,青砖缝里渗出的水带着暗红,跟血水似的。正琢磨着呢,就听见后头传来铁链子哗啦哗啦的响动。老周回头一瞧,整个人僵在了原地——雨帘里影影绰绰走着一队披甲的兵卒,个个面色煞白,头盔上的红缨蔫头耷脑,铁锁在他们脚踝上晃悠,每走一步,石板路上就洇开一滩黑水。
老周嗓子眼儿发紧,想喊却发不出声。那些“兵卒”从他身边直直穿过去,寒气顺着脊梁骨往上爬,冻得他牙齿直打颤。等再一眨眼,雨还在下,可那队阴兵却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满地腥臭的水迹。
这事儿很快就在宫里传开了。有老太监说,这是成祖朱棣当年靖难之役,那些冤死的将士阴魂不散;也有人说,万历爷近几年穷兵黩武,折了太多性命,这是老天爷降的警示。消息传到民间,更是添油加醋,说故宫夜里常有金戈铁马之声,还有人瞧见红衣女鬼在长廊飘荡。
当时顺天府有个年轻的捕快叫陈九,不信这些邪乎事儿。他觉着,八成是宫里人自己吓自己。可巧有一天,他值夜巡街,走到东华门附近,又听见了那阵奇怪的声响。像是无数人拖着兵器在石板路上走,混着呜咽的风声,说不出的阴森。
陈九握紧腰间的佩刀,壮着胆子摸了过去。月光下,宫墙投下巨大的阴影,他贴着墙根往前走,心跳声震得耳膜生疼。转过墙角,眼前的景象让他头皮发麻:一队穿着前朝服饰的士兵,正举着锈迹斑斑的长枪,面无表情地列队行进。他们铠甲上的绿锈在月光下泛着幽光,脚步却没有一点声音,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飘来的。
陈九虽说胆大,这会儿也腿肚子转筋。他想跑,却挪不动步子。那些阴兵就这么从他身边穿过,他甚至能看见月光透过他们半透明的身体。等一切归于平静,陈九瘫坐在地上,发现自己后背全湿透了,怀里揣着的护身符也不知什么时候掉了。
这事儿之后,陈九整个人都变了。他开始四处打听关于故宫的旧事,从茶馆说书人口中,从宫里告老还乡的太监嘴里,一点点拼凑出了背后的真相。
原来,永乐年间建造紫禁城时,役使了上百万的工匠和民夫。工期紧、活儿重,不少人累死、病死在工地上。更惨的是,为了保守宫殿的秘密,有些工匠完工后就被活埋在了地基之下。这些冤魂被困在这深宫之中,年深日久,怨气不散。
而阴兵借道,传说是因为宫里阴气太重,每到阴雨天或是月圆之夜,那些枉死之人的魂魄就会重现世间。他们重复着生前的行动,有的是赶着去做工,有的是奔赴战场,却不知自己早已身死。
渐渐地,民间对故宫的传说越传越神。有人说看见过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皇帝在太和殿上徘徊;还有人说听见冷宫方向传来女子的啜泣声。更邪乎的是,有个小偷趁着夜黑摸进故宫想偷宝贝,结果第二天天亮,人们在景仁宫的井边发现了他,人已经没了气息,脸上还带着极度惊恐的表情,怀里紧紧抱着一块碎瓷片,上面隐隐约约有血手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顶点中文网【ddzww.com】第一时间更新《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