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山村出来,返回公社的路上,远远望见一个穿着灰衣灰裤的男子的身影。走近了,发现男子拿着一支揙担。公社的一名干部问男子,干什么的?男子答,到上面小村庄买几根木头,挑到另一个公社做揙担。公社干部说了句“哦,原来是乞讨的”,然后便厉声叫男子走开,并警告他今后别再来了。
男子看了看这一行人,也许感觉到很多人都是干部模样吧,连声说着“以后不敢来到了,以后不敢来了”,转身便沿着原路返回。
说起这小山村卖木头的事,琴音倒是清楚的。刚才在村子的时候,琴音遇见小青的哥哥阿桂,见阿桂满头大汗的样子,问他干嘛。阿桂说准备几根好些的木头,卖给很远的一个买家。
琴音不明白的是,公社干部为何要赶走一个买木头的呢,明明是收买木头的,为何称他为乞讨的呢?石文渊、辛力情此时也许一样地充满疑问吧,琴音感觉到他们两人脸上的疑惑。
迟疑了一阵子,琴音终于忍不住了,便问公社干部:“干嘛赶走一个买木头的呀?”
公社干部说:“倒不是因为买木头赶他,而是因为他是外乡人。”
“为什么呢?”
“也没为什么,反正就是不许外乡人来我们这里赚钱。”
“还有这规矩么?”
这也不是什么规矩,就是一种意识罢。世代相传下来,便是聚族而居,大家日常所熟悉的,所见到的,要么是亲人,要么是同一地方的人。大家的意识里就存在着“村里人”和“村外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区别,“村里人”排斥“村外人”、“本地人”排斥“外地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为什么称他为乞讨的呢?”
“也没为什么,反正到我们这做买卖的,习惯上都称为乞讨的。”
听了公社干部的回答,倒让琴音、钟贵、辛献等几个人面面相觑起来了。
读者朋友也许心里想着,数年后,或者十几年后,山区农村这种排斥外来人和商品经济的思想,已经被完全抛弃了。那时候再回头看看这种事,该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但没办法,现在是七十年代末,许多人的思想观念都还没有呢,何况是一个山区的公社呢?呵呵
回到公社的院子,钟贵、辛献直奔会议室,琴音则紧跟记录。会议室里,大红横幅挂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座谈会”字样。会议室里还集中了一些村民代表,济济一堂数十人,琴父作为小山村代表也在座。
辛献主持会议,他说,地高官钟贵同志不辞劳苦来到山区考察,目的就是帮助山区人民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长期以来,山区的人口最多,交通最不便,消息最闭塞,生活最艰苦,更加需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这两天,我们走到了公社的许多角落,所见所闻对于党和政府的下一步决策十分重要。
说到这里,辛献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嘀咕说,我们天天听广播,还消息闭塞?有的人还嘀咕着说肯定是琴音失职了,广播站没有传播更多消息。辛献顺着声音望去,只见琴音正委屈地与人争辩着什么。
辛献咳嗽了一声,这是提醒大家集中注意力的讯号。然后说,说山区消息闭塞,你们不服?那么,请在座看见过汽车的人举手。
整个会场,除了主席台的人,确实没有人举手。辛献说,城市里每天都有汽车在跑,你们却从未见过汽车。琴音的广播站能告诉你世上有汽车,但总不能将汽车搬过来让大家见识吧。仅举此一例,这难道不是其中一种闭塞么?
会场恢复了平静。
按会议程序,第二项议程便是村民代表发言,地委和县领导现场解答疑难。有的村民提出一些关于山路崎岖、水电不通、照明不足等等问题。辛献回答说将来这一带会是一片繁荣,不要太着急。
还有村民反映,本县多个公社及周边数十个生产队,历年来都饱受干旱之苦,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
辛献让秘书记录下来,并告诉村民,如今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只要是事关人民的事,就没有小事,哪怕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一定会解决。下一步专门解决这种难题。
轮到琴父发言了,琴父说,现如今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哪一点?就是我们穷山窝的男人娶不到老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港娱天后1988》《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炮灰的人生2(快穿)》《文明之万象王座》《和无数个我互相帮助》《洛杉矶之狼》《从长生苟到飞升》《领主又红名了》《圣拳!》《天命在我》
顶点中文网【ddzww.com】第一时间更新《追梦华章》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