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顶点中文网】地址:ddzww.com
岁末十二月,是为腊月。
腊月别称之由来,盖因在小寒至大寒之时气候干燥,兼之少雨,最适合风干肉脯、制作腊味。
火锅店后院屋舍檐下,现除了挂着晒干的辣椒、苞谷、南瓜,又新添了香肠、腊排骨、腊肉,还有腊鸡鸭,甚至一整条火腿。
人经过这里时,总掀起一阵盐味与烟味并存的风。
乔琬戏称:“若你们谁十日不洗澡,只要站在这下面也闻不出来。”
虽然没有十日,但上一次洗澡还在五日前的阿岁顿时红了脸,缩着脖子往后躲了躲。
阿余好事地嗅了嗅,什么也没嗅出来,便摆手道:“那样也太恶心了。”
当晚,阿岁就往茅屋外的墙角处偷偷摸摸倒了一大桶脏水。
这些腌腊物花了大功夫,光是买盐花的银子,就足够乔琬心疼一阵的了。
但是看着满满一房梁的肉,刚刚浮起的那点子心疼也就烟消云散了。
如今店里收入稳定,一日流水就有十余两银,这些只不过算小钱而已。
乔琬心中全是成就和满足感,甚至开玩笑道:“这下就算是闹灾年,有这冰窖存冰、这口井吃水,配这些腊肉也足够咱五人关起门来躲三个月了。”
毕竟腌好的腊肉若储存得当,至少可以保存三个月之久,藏于冰窖中甚至可以储存一年以上,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味愈浓。
对于只有重大节日才会杀禽畜取肉的农户来说,腊肉无疑对是当下吃不完的肉最好的处理方式。
由于□□地广物博,南北差异,各地居民在对腊物种类的选择上都很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各自为王,致使腊货的种类纷呈。
而以口感取胜,调和了众口味、广受好评的腊肠、腊豕肉等,又因各地处理方式的不同而风味迥异。
最常见的,有晾晒、腌制、烘烤、烟熏。
最出名的,当属广式、湘式、川式腊肉,不过在乔琬的私心里,赣式腊肉也始终占据了一席之地。
广式腊肠便是常见于后世各烧烤摊、火锅店里的那一种,不经过烟熏,自然风干,中等程度的咸味里带了一丝甜,又散发着独特的酒香,甘香醇厚,俘获了绝大部分年轻人的味蕾。
川式腊肠中则加入了大量的辣椒和花椒,另外,带有烟熏风味的川式腊肉也十分出名。
进入腊月以后,川民家家户户都会将腌好的肉挂在灶口挂架上,灶内青烟袅袅上升,文火熏制。
往往在熏时还会加入柏枝、橘皮,柚皮等香料,松烟清馨,熏制好的腊肉色红似火,肥肉透亮,自有一股特殊香气。
会吃的往往会将新熏的肉再晾段时日,等肉熟化后才吃,这其实跟普洱茶熟化是一个道理。吃之前再记得用淘米水洗掉外面一层油烟,炒辣椒、蒜薹都很合适。
而赣式腊肉,纯粹是乔琬一直在寻找的童年记忆里的味道。
红砖青瓦的双层自建小楼,还有风味特殊的藜蒿炒腊肉,那股清苦又带着点草香的奇怪滋味,长大离开江西之后再也没吃到。
在家里,萝卜干炒腊肉是最常吃的,因为总有存货。
酸辣脆爽的萝卜干搭配着咸香的腊肉是小姨的最爱,小的时候,外地打工的小姨每次回来,再出发前,外婆跟大姨都会塞好多自家腌的小菜跟腊肉进她那漂亮时髦的行李箱,看着违和又拥挤。
长大之后轮到自己,乔琬却没有了小时候的嫌弃,而是满满的安心。
满心谋算着,这些至少又够吃两个月了。
家里腌的萝卜干去煎蛋、炒腊肉、或者没胃口的时候煮些白粥配着吃都很开胃,小时候却不识货,总喜欢去寻那萝卜干里藏着的青豆。
总之,不管是哪个地方的腊肉,都沾染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是小时候吃不懂、长大了吃不着的记忆。
肉的口感经过经年累月的沉淀愈渐醇厚,最终会在遇见一碗最简单最质朴之白米饭时洗去铅华,返璞归真。
与家家户户各有说法的腊肉不同,火腿自有一套评判品质的标准。
接地气的腊肉总是仰望火腿,反思自己为何卖不上天价。
其实光是火腿之名的由来就很高深了,相传是名将宗泽把家乡“腌腿”献给朝廷,赵构见其肉鲜红似火,故赐名火腿,宗泽也因此成了火腿祖师爷。
另还有个特别雅致的名字,叫做“兰熏”。
兰熏,兰之馨香也。
形容在人身上是比喻人德行之美,用在肉身上,大概是这块肉已经香迷糊了。
腊肉的这种疑惑,早在《本草拾遗》中就有解释。
为何火腿价贵,盖因这一句“火脮(同腿),产金华者佳。”
金华火腿,公认的品质最好,名声最大,价格也最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异度荒尘小说网】《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她被赶出侯府后》《白衣披甲》【复活小说网】《守陵娘子山食纪》【系统流小说】《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
《国子监后门的火锅店》转载请注明来源:顶点中文网ddzw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