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祝缨,皇帝的心情还不错,声音明显带着些轻松。
他甚至不等祝缨先开口,就问祝缨有什么事。
祝缨恭敬地说:“臣无能。”
皇帝惊讶地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为何突然这么说?你若无能,还有谁是能干的呢?”
祝缨道:“臣竟不能使府库充盈。”
皇帝认真了一些,问道:“是因为北地免赋,还是有灾情?战事平息,花费会变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莫急,我不催你。”
祝缨轻轻地摇头,道:“臣算了一笔账,陛下请看。”
自从接掌户部,祝缨就开始盘账,前阵子才盘明白,然后是做预算。
之前她只是管一个地方的事务,整个天下的情况她并不很清楚。
近来与各地刺史打了些交道之后,发现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差一点。
首先是气候没有先帝时好,然后是花钱的地方比先帝时还要多了。
凭心而论,皇帝的家庭比先帝后期规模小多了,这一笔日常花销少了些。
但是用兵、灾情减赋之类花得更多了。
此外,接下来皇帝还有几个儿女都要开府、成家,这花费是另算的。
各地刺史,对朝廷还算忠心,粮也是缴的,数目也勉强合得上。
皇帝道:“这不是还可以吗?且过几年节俭的日子,过一阵子就好了。”
祝缨道:“这只是表面。”
底下的情况是,兼并已经在发生了。
兼并是顽疾,权贵即使不以非法的手段,普通百姓遇到一次天灾,又或者家里顶梁柱生病死了,很可能就要破产,典当土地。
立国至今近百年了,这个兼并,已经比较严重的。
盐州的流民事件,就是一个信号。
情况只会越来越恶化。
当然,朝廷还是能勉强维系下去的,京城还是歌舞升平。
但也不能等到不能维系的时候再想办法,到那个时候就晚了。
皇帝到底读了些史书,认真地问:“卿的意思是?”
祝缨道:“都知道要抑兼并,只是不能急于求成。
第一请皇帝坚定心志,第二要摸清各地的情况,第三要换上能干的亲民官,要会甄别。
然后才能动手。
否则就是朝中这个样子了。”
皇帝松了口气,道:“有道理。
依卿之见,哪些人可以用呢?”
祝缨道:“臣年轻,资历尚浅,所知不多。
请陛下暗中观察,徐徐图之。”
皇帝听进去了,道:“不错,整日火急火燎,显其威权的,不像话!”
祝缨与皇帝谈了一小会儿,她没有指望皇帝多么的英明、能够有一个可行的方案。
在王云鹤去世前的一段时间,皇帝就对“王云鹤主导的新法”
兴趣不大了,王云鹤去世之后,他更是不提这件事了。
没有一个领头的人主持这件事,整个朝廷层面,几乎停顿了。得在郑熹起复之前,往皇帝的脑子里塞点东西。
否则,这个皇帝不够郑熹玩儿的。
与皇帝说这许多,是告诉皇帝,户部没什么钱了。
冼敬等人虽然不讨喜,但是抑兼并没有错,得让皇帝认识到这一点。
同时也要告诉皇帝,这事儿急不得。
祝缨自己面对整个国家的事务,也没了当初在梧州时的把握。
国家太大,情况也很复杂。
富裕地方与穷乡僻壤的差别令人不敢想象。
最富裕的几个州承担了“天下财赋之半”
竟是写实而非夸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书包中文网】《寒门贵女》《她不是潘金莲》《大将》《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国医》《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我以神明为食》《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