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放在心上 (第1/2页)
好不容易坐了下来。
梁娟小心瞥了瞥四周,低声说道:“娇娇,我在这里是不是不大好啊?”
梁娟其实很羡慕罗以娇,这个城里来的小姑子大大方方,无论进出哪里都一副天经地义,抬头挺胸的,不像她,畏手畏脚。
国营饭店这么多人,就跟她格格不入。
这也不怪她这样,而是他们农村人,当真是没几个会来国营饭店吃饭的。
以前有到镇上,被邀请到国营饭店的村民回村以后,可是说得天花乱坠,进一回国营饭店能吹嘘上十天半个月。
罗家也不是没有人脉关系的,最近的就有罗永民这个在渠县当“小领导”的亲戚在,靠着这层关系,罗家在河西村也十分有面子。
但罗永民在县里,不在镇上,因此罗家人还当真没机会常出入这种“高档场合”。
反正梁娟觉得哪儿哪儿都不习惯。
罗以娇看她浑身不自在,坐在凳子上坐立难安的,四处看了看,稍一想也就明白了。
自古都是先敬罗裳再敬人,能出入国营饭店的人,至少都是衣着光鲜,口袋里有票有钱,在这种“看外表”的条件下,环绕在一众打扮体面的人中间,被人无意的打量,无形的压力之下,心里就容易生出自卑来。
每个时代都免不了这种“看菜下碟”的行为。
再过些年,街上都是高楼大厦了,有些自诩“高档”的地方还会明目张胆的把这种行为摆在明面上。
上辈子罗以娇就听过,说某某会所、某某酒店,接待的都是成功人士,连进出都需要看着装。
要是穿的西服正装,守门的保安就能让人进去。
但要是穿的休闲服装,就会被保安认定“着装不得体”,从而拒绝接待。
他们还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这样的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被吹捧、追逐,觉得是身份的象征,觉得进去以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成功人士,社会地位不同了。
直到后来,当人们的自信已经不在需要靠这些外在来加持后,这种“看菜下碟”的行为才有所收敛。
她现在就要培养大嫂梁娟的自信。
“好,怎么不好了。”罗以娇语重心长:“大嫂,你可是顾客,出钱的才是大爷呢,别怕!”
她扬着小脸,让梁娟跟着她学起来。
梁娟本本分分的人,根本学不来。
仰了半天,头都还是低着的。
罗以娇见状,也不逼她了,只得又说道:“没事,你就是不习惯,等你以后经常来,习惯了也就没事了。”
常、常来?
梁娟连忙摇头:“不来了不来了。”
这么贵的地方,谁能经常来吃啊。
何况,梁娟还想说,罗以娇这句“出钱的才是大爷”不太对,以他们去买东西来说,有时候拿着钱票,人家售货员还不卖给你呢。
对,就是这么拽。
说着,面条已经下好了。
面条快,包子也是国营饭店一早就蒸好的,很快就端了上来。
罗以娇早就饿了,把大嫂梁娟的那一份往她身边推了推,挑了筷子,一手吃着面条,一手拿着包子啃着。
国营饭店的面条分量多,味道也不错,浇头还带着点肉丁,比罗以娇自己做的好吃太多了。包子皮薄,一口咬下满是油水。
一个包子跟她手心差不多大,罗以娇吃了一个包子,一碗面条就已经很饱了,说早上垫了垫肚子的大嫂梁娟,倒是把面条和两个包子吃得干干净净。
见她看过来,梁娟不好意思笑笑。
罗永德家里的情况已经是村里不错的了,没分田地前,一年能分百多块,分了田地后,家里都是勤快人,天天伺候土地,一年也能存下好几百块。
但家里人口多,用钱的地方也多,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除了罗以娇前两天端来的半碗泥鳅,家里也半个月没见过荤腥了。
难免没忍住。
罗以娇指了指剩下的包子:“还有呢,大嫂你一起吃了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